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4
作者
阴赪茜 [1 ]
陈纪林 [1 ]
王韫芳 [2 ]
曹丰 [2 ]
程芮 [2 ]
裴雪涛 [2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
[2] Department of Stem Cell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Institute of Blood Transfusion,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生; 小型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移植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0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建立AMI模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传代培养后,在AMI造模10~14d后将培养扩增的自体MSCs经冠状动脉植入梗死区,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移植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示踪4'G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SCs,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测定新生血管数目。结果MSCs生长呈纺锤样,生长旺盛呈旋涡样;DAPI标记率为100%。AMI造模10~14d后MSCs移植数量平均为(4~6)×107个,移植术后3个月,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54.65±3.39)%vs(43.98±4.21)%(P<0.01)],可见DAPI标记胞核为蓝色荧光的移植细胞,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新生血管数目显著升高[(13.28±4.39)vs(4.27±2.28)个G(P<0.01)]。结论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在短期内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生物性状稳定的MSCs,在AMI造模10~14d后进行经冠状动脉MSCs自体移植,促进左室功能的恢复。MSCs移植与目前广泛运用的介入治疗相结合,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可望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696 / 699+807 +8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脏的迁移及分化 [J].
牛丽丽 ;
郑敏 ;
曹丰 ;
谢超 ;
李海民 ;
岳文 ;
高艳红 ;
白慈贤 ;
祝善俊 ;
裴雪涛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01) :42-46
[2]   猪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潜能的鉴定 [J].
方利君 ;
付小兵 ;
孙同柱 ;
李建福 ;
程飚 ;
王玉新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10) :60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