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急、慢性肾炎的形成与外邪侵犯人体 ,肺、脾、肾三脏的水液代谢功能紊乱有关。内外合邪 ,一方面导致湿浊郁久化热 ,形成湿热之邪 ;另一方面正气虚弱 ,不能运化水湿。这种湿热之邪在体内逗留不去和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不断沉积 ,正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与免疫功能失常使肾小球损伤逐渐加重的病变过程 ,其意义是一致的。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不仅在理论上对此有不少的论述 ,而且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肾脏病的各个阶段 ,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阶段、慢性阶段以及肾功能衰竭的早期、中期和终末期阶段 ,又如在继发性肾病中 ,湿热究竟是什么 ?如何在辨证论治过程中 ,掌握湿热的变化 ,正确地运用清利湿热的方药 ,各地医家不仅从各个方面在临床上进行观察 ,而且也通过实验室检查 ,寻找其客观指标 ,更有制作相应的动物模型 ,进行实验研究 ,已经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