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20
作者
杨德
盖钧镒
马育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种质; 地方群体; 遗传进展;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南方13省区的3769份夏大豆地方品种按省分层随机抽样而得的143份材料组成地方群体;由20份南方夏大豆推广品种及品系组成改良群体,在南京两年三重复试验表明,南方地方群体主要特点是晚熟(132.56天),秆较矮(58.05cm),中粒(14.34g/100粒),底荚高(18.47cm),分枝中等(3.86),产量低(1199.25kg/ha),蛋白质含量高(43.73%)、脂肪含量中等(20.19%)。该群体农艺和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并由5%相对遗传进展特点将45个性状分为,GSI:极大(>40%);GSⅡ:大(40%—10%);GSⅢ:中等(10%—5%);GSⅣ:一定(<5%)等四类,其中GSⅠ、GSⅡ类多属产量、生育期、粒茎比、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GSⅢ、GSⅣ类多属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分、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长江中游夏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特点及遗传变异 [J].
宋启建 ;
盖钧镒 ;
马育华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7, (03) :29-36
[2]   安徽省夏大豆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异和遗传的研究 [J].
戴瓯和 ;
周守年 ;
刘春来 ;
宋学芬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4) :34-39
[3]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探讨 [J].
卜慕华 ;
潘铁夫 .
大豆科学, 1982, (02) :105-121
[4]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Ⅱ.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J].
马育华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1979, (03) :33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