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排烃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18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烃源岩; 排烃作用; 幕式排液; 排烃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烃源岩排烃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对烃源岩的排烃机理及控制因素的分析、煤成油排驱的理论研究及勘探突破、幕式排液的探讨及压实—压裂双端元排烃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在针对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研究方向及展望:加强对烃源岩剖面排烃特征的高分辨率研究,建立压实—欠压实—压裂三端元排烃模型,对存在严重非均质性的烃源岩进行烃源岩排烃分级评价,深入探讨排烃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断陷盆地烃源岩压实排烃的非均一性分析——以东营凹陷为例 [J].
陈中红 ;
查明 ;
陈建平 ;
徐健 ;
刘金友 ;
代宗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2) :12-14+5
[2]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 [J].
陈中红 ;
查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45-47
[3]   烃源岩生排烃研究方法进展 [J].
陈中红 ;
查明 ;
王克 ;
金强 ;
朱光有 .
地学前缘, 2003, (03) :86-86
[4]   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 [J].
郝芳 ;
邹华耀 ;
杨旭升 ;
王敏芳 .
地质科学, 2003, (03) :403-412
[5]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有效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J].
王永诗 ;
金强 ;
朱光有 ;
郭长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53-55
[6]   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6) :871-876
[7]   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井为例 [J].
朱光有 ;
金强 .
石油学报, 2002, (05) :34-39+5
[8]   济阳坳陷四扣洼陷泥质岩裂缝储层预测研究 [J].
慈兴华 ;
冀登武 ;
陈汉林 ;
杨树锋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1) :96-105
[9]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J].
查明 ;
曲江秀 ;
张卫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19-23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J].
金强 ;
查明 ;
赵磊 .
沉积学报, 2001, (01) :125-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