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350~280ka PB气候迁移研究

被引:2
作者
阴雷鹏 [1 ]
赵景波 [2 ,3 ]
张新平 [1 ]
侯雨乐 [2 ]
机构
[1]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古土壤; 石膏; 季风; 气候带迁移;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5.013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分析了黄土高原350~280 ka PB前后的气候迁移变化问题。资料表明,在地处黄土高原南缘的陕西长安少陵塬第3层古土壤形成中晚期和第4层古土壤形成的早期有代表荒漠草原环境的石膏发育,指示当时黄土高原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干旱化与大幅度的荒漠草原南迁,与现在这个地区气候相比,气候带向南迁移了约4个纬度,也说明在这段时间内荒漠草原广布于黄土高原。石膏的发育还揭示,在350~280 ka PB前后黄土高原气候发生了性质的转变,第3层古土壤发育中晚期和第4层古土壤发育早期最少各有一个时期气候特别冷干,当时该区已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并处于冬季风气候控制的环境下。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潘美慧 ;
宋春晖 ;
李吉均 ;
张军 ;
张平 ;
惠争闯 .
土壤学报, 2009, 46 (04) :578-585
[2]   西安地区约8500aBP来气候变化与风尘堆积 [J].
顾静 ;
周杰 ;
赵景波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05) :115-122
[3]   陇西黄土沉积记录反映的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季风的演化过程 [J].
杨东 ;
焦金鱼 ;
田娜 ;
方小敏 ;
李吉均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23-30
[4]   西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可溶盐、来源及环境意义 [J].
孙斌 ;
郭正堂 ;
尹秋珍 ;
郝青振 .
第四纪研究, 2006, (04) :649-656
[5]   关中平原420-350kaBP的古土壤与环境 [J].
赵景波 .
地理学报, 2005, (01) :32-40
[6]   黄土高原450ka BP前后荒漠草原大迁移的初步研究 [J].
赵景波 .
土壤学报, 2003, (05) :651-655+801
[7]   黄土形成与演变模式 [J].
赵景波 .
土壤学报, 2002, (04) :459-466+609
[8]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粒度的环境指示意义 [J].
汪海斌 ;
陈发虎 ;
张家武 .
中国沙漠, 2002, (01) :21-26
[9]   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最近13万年高原季风气候变化 [J].
鹿化煜 ;
马海州 ;
谭红兵 ;
李珍 ;
苗晓东 ;
安芷生 ;
王晓勇 ;
曹广超 ;
Jef Vandenberghe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416-426
[10]   陕西黄土高原500 ka BP的古土壤与气候带迁移 [J].
赵景波 .
地理学报, 2001, (03) :32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