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年以来太湖地区的植被与气候变化

被引:43
作者
许雪珉,刘金陵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太湖,孢粉,古植被,古气候;
D O I
10.19800/j.cnki.aps.1996.02.004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太湖盆地3个钻孔、约自11000年以来的孢粉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11000—9000aB.P,该段虽以Pinus为主的针叶植物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起主导作用的仍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乔木种类,尤其是其间尚含有不少的亚热带成分,推测当时该区地带性植被已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鉴于植被中尚含有少量耐寒的Abies和Picea,推测当时气温可能较今略低;2)9000—5000(5400)aB.P,该段为常绿阔叶林大发展时期,气候温暖适宜,为全新世最佳期,气温约较今高1—2C;3)5000?aB.P.-现在,孢粉组合特征显示,阔叶木本植物就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亚热带成分,与其相反,针叶和一些暖温带成分的含量则略有上升,表明该段气温较前一阶段有所下降,但该阶段的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从沉积物特征谈太湖的演变
    William Y.B. Chang
    许雪珉
    杨景荣
    刘金陵
    [J]. 湖泊科学, 1994, (03) : 217 - 226
  • [2] 中国中、东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与东亚夏季风变迁
    安芷生
    S.波特
    吴锡浩
    J.库茨巴赫
    王苏民
    刘晓东
    李小强
    王建
    周卫健
    肖家仪
    刘俊峰
    陆继军
    [J]. 科学通报 , 1993, (14) : 1302 - 1305
  • [3] 太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洪雪晴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1, (04) : 87 - 99
  • [4] 长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变迁
    吴建民
    [J]. 东南文化, 1988, (06) : 16 - 36
  • [5] 太湖平原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演变若干问题的讨论
    韩有松
    孟广兰
    王少青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7, (01) : 91 - 104
  • [6] 中国东部近20,000年来的气候波动与海面升降运动
    杨怀仁
    谢志仁
    [J]. 海洋与湖沼, 1984, (01) : 1 - 13
  • [7] 全新世环境[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徐馨, 1990
  • [8] 长江三角洲现代沉积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严钦尚等著, 1987
  • [9] 太湖 .2 孙顺才,黄漪平主编. 海洋出版社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