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恶”对于“趋善”的前提性意义——兼论“成功学”与“正当论”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刘清平
机构
[1] 复旦大学
关键词
趋善; 避恶; 成功学; 正当论;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16.07.001
中图分类号
B023 [认识论、反映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方主流哲学往往强调"趋善"胜过"避恶",而日常生活中的"成功学"心态也流露出了类似的片面性倾向。但深入分析可以表明,在善恶互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分离性并存"、"对应性关联"和"悖论性交织"中,防止负能量的"避恶"对于获得正能量的"趋善"总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前提性意义。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也应当把达成目的的"成功学"建立在设定底线的"正当论"之上,以防止不可接受之恶对于自己存在的实质性否定。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四书章句集注.[M].(宋) 朱熹; 撰.中华书局.2010,
[2]  
上帝之城.[M].(古罗马) 奥古斯丁; 著.人民出版社.2006,
[3]  
理与人.[M].(英)德里克·帕菲特(DerekParfit)著;王新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  
柏拉图全集.[M].[(古希腊)柏拉图(Platon)著];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
[5]  
尼各马可伦理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
[6]  
伦理学原理.[M].(英)乔治·爱德华·摩尔(G.E.Moore)著;长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  
法理学的范围.[M].(英)约翰·奥斯丁著;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8]  
伦理学.[M].(荷)斯宾诺莎(BaruchdeSpinoza)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
[9]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德) 叔本华 (Schopenhauer;A.) ; 著.商务印书馆.1982,
[10]  
理想国.[M].[希腊]柏拉图(Plato) 著;吴献书 译.商务印书馆.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