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化:负面新闻对事件形象污名化的策略

被引:20
作者
卿志军
机构
[1]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系
关键词
负面新闻; 标签化; 污名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新闻往往更能吸引公众。为了便于受众对报道内容进行归类和接受,负面新闻常常采用标签化的策略。媒体制作的标签和泛化的群体或个人全面评价之间的关系凝固僵化,形成对报道对象的污名化。从标签的制作过程来看,报道者一般先以"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对报道对象的属性进行定性,然后用非常精炼的结构、固定的话语叙述出来,完成标签的制作。标签完成后经过媒体的报道成为社会集体记忆和刻板印象,也成为了社会认知报道对象的框架。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之间互相"标签化"导致互相"污名化"。同时,以标签去思考,妨碍了受众理性探讨和深入思考,进而丧失理性判断。因此,媒体应该全面系统地呈现事件信息,不要轻易"贴标签";同时负面新闻的报道对象应积极应对,将真实正面信息告知公众。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社会现实、集体记忆和标签化报道的互动:“官二代”媒介形象的建构及其成因(2009~2012) [J].
张潮 ;
张洁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42 (06) :133-142
[3]   “逆向标签化”背后的社会心态 [J].
王建民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 (04) :1-5+32
[4]   泛标签化扭曲社会认知 [J].
朱力 .
人民论坛, 2012, (09) :6-6
[5]   2010年中国网络“门事件”的传播特征分析 [J].
张名章 ;
冉华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02) :98-105+112
[6]   从标签策略看新闻生产的意识形态性 [J].
王勇 .
国际新闻界, 2010, 32 (08) :62-66
[7]   城市形象的媒体建构——概念分析与理论框架 [J].
陈映 .
新闻界, 2009, (05) :103-104+118
[8]   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 [J].
许静 .
国际政治研究, 2004, (01) :123-130+8
[9]  
关键概念.[M].(美)约翰·费斯克(JohnFiske)等编撰;李彬译注;.新华出版社.2004,
[10]  
新闻哲学.[M].胡兴荣著;.新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