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流变过程浅析网民心理特征——以“5·3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

被引:3
作者
史若天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网民心理;
D O I
10.16604/j.cnki.issn2096-0360.2016.12.009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1204 ; 120401 ;
摘要
文章以发生于2015年5月3日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研究对象,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将其分为5个阶段,即发展阶段、反转阶段、爆发阶段、消退阶段和反弹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媒体新闻报道的数量和内容、网民在社交媒体发布评论的数量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析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不同阶段的舆情发展状态,进而分析出隐藏在舆情背后的网民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其特征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7+36 +3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探析新闻反转剧中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及成因——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 [J].
谭宏民 ;
赵欣茹 .
新闻传播, 2015, (15) :25-27+29
[2]   浅析“舆情反转”的成因及媒体责任——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 [J].
苏雨 ;
杨璐 .
传播与版权, 2015, (07) :20-21
[3]   网络社会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舆情心理分析——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J].
冯江平 ;
史俊洋 ;
陈虹 ;
赵舒贞 ;
王鑫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 (04) :60-70
[4]  
“毒胶囊”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 王真福.内蒙古大学. 2013
[5]  
国家决策[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张克生,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