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占有之本权

被引:7
作者
隋彭生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占有; 本权; 间接占有; 无权占有; 占有回复请求权;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1.02.008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本权是相对于占有而言的。占有之本权不但决定了占有是有权占有还是无权占有,而且有自身特殊的法律效力。占有之本权可以是物权,也可以是债权。权利人在本权与占有脱离后,享有占有回复请求权。占有回复请求权是占有媒介关系中的请求权。间接占有是与占有相脱离后本权的代名词。对于脱离占有的本权,仍可以采取观念交付的方式移转占有。占有回复请求权可以是物权性本权效力的体现,也可以是债权性本权效力的体现。占有抗辩权可以对抗占有回复请求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45条第1款的"硬伤"是:把占有物返还请求权设计为严格规范。对无权占有的保护是禁止私力侵犯,侵夺者之占有再被侵夺的,不宜采取回复占有的方式加以处理。对无权占有给予请求回复占有的保护,仅应在维护占有之本权的前提下予以考虑。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论占有效力.[M].赵晓钧; 著.法律出版社.2010,
[2]  
学说汇纂.[M].费安玲; 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  
占有制度原理.[M].刘智慧;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论占有.[M].(德) 萨维尼; 著.法律出版社.2007,
[5]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黄茂荣; 著.法律出版社.2007,
[6]  
物权法提要.[M].(日)三潴信三著;韦浩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7]  
德国物权法.[M].(德)鲍尔(Baur);(德)施蒂尔纳(Sturner)著;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
[8]  
物权公示论.[M].孙鹏著;.法律出版社.2004,
[9]  
中国民法物权论.[M].曹杰著;周旋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10]  
物权二元结构论.[M].孟勤国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