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暴雨爆发和维持机制分析

被引:15
作者
熊文兵 [1 ]
沈桐立 [1 ]
钟利华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2] 广西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急流; 高低空耦合; 能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2005年6月18日23日华南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形势、能量及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低空急流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高空急流维持了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形势,高空西南急流与高空西北急流一样,能造成暴雨区高空有利的辐散形势,形成高层辐散、底层辐合,触发强烈的上升运动,高低空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重要机制,强降雨落区位于低空西南风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200hPa西北风急流的出口区西南侧,即低空急流的左侧与切变线的前沿;暴雨区域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10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05.6”广东致洪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 [J].
叶萌 ;
张东 ;
何夏江 .
广东气象, 2006, (01) :35-38
[2]   一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的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 [J].
郑钢 ;
张铭 .
气象科学, 2004, (03) :294-302
[3]   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的统计与动力分析 [J].
王小曼 ;
丁治英 ;
张兴强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1) :111-117
[4]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长江中游强暴雨形成的机理研究 [J].
朱乾根 ;
周伟灿 ;
张海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3) :308-314
[5]   “倾斜”高空急流轴在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徐海明 ;
何金海 ;
周兵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2) :155-161
[6]   暴雨维持和传播的机制分析 [J].
朱乾根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79, (01) :1-7
[7]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 编,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