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贫困县(区)经济发展研究——以陕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区)为例

被引:5
作者
刘月
师谦友
李华
周亮
张小勇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贫困县(区)经济发展; 主成分—聚类; 对策; 陕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南地区2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贫困县(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第二、第三产业并进型"的汉滨区,第二类是"特色农业带动型"的商州区,第三类是"优势矿业驱动型"的洛南县和旬阳县,第四类是"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其余16个贫困县,针对各类型贫困县(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3+147 +1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陕南特色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战略措施研究 [J].
华中煜 .
经济师, 2010, (11) :205-206+211
[2]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检验 [J].
许桂红 ;
肖亮 .
农业经济, 2008, (12) :18-19
[3]   陕南贫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J].
王高建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6) :2580-2581
[4]   西部12省经济发展状况对比研究——基于聚类因子分析法的实证分析 [J].
蒋志华 ;
顾振海 .
经济体制改革, 2007, (05) :138-141
[5]   近代陕南城镇发展变迁的社会条件及动力因素分析 [J].
蔡云辉 .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 (02) :83-93
[6]   50年来延安市县域经济差异发展变化探讨 [J].
郝俊卿 ;
吴成基 ;
王雁林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3, (03) :60-64
[7]   主成分分析用于多指标评价的方法研究——主成分评价 [J].
李靖华 ;
郭耀煌 .
管理工程学报, 2002, (01) :39-43+3
[8]   略议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J].
欧阳尚晗 .
科学·经济·社会, 1995, (04) :9-12+8
[9]  
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M].黄润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陕西统计年鉴.[M].陕西省统计局编;杨永善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