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设合理的代际流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在教育与代际流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15
作者
郭丛斌 [1 ]
闵维方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2]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 代际流动; 结构方程模型; 家庭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城镇,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更多地取决于子女教育这一后致性因素,而非家庭背景这一先赋性因素;教育虽然一定程度上在复制原有的生产关系,但这种复制功能相对较弱,而其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更强。可见,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不单单体现为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它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作用,即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承载着促进社会流动、保证社会公平和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故国家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教育平等化,创造更加平等的就业机会,最终促进社会公平。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 [J].
曲波 ;
郭海强 ;
任继萍 ;
孙高 .
中国卫生统计, 2005, (06) :405-407
[2]   结构方程模型在妇女生育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J].
陆杰华 ;
傅崇辉 ;
张金辉 ;
曾序春 .
人口研究, 2005, (02) :25-33+96
[3]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 [J].
李春玲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74-102+244
[4]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 [J].
郭丛斌 ;
丁小浩 .
教育研究, 2005, (01) :34-40
[5]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行业因素分析 [J].
岳昌君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03) :74-79
[6]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侯杰泰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  
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曲恒昌;曾晓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