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黄单胞菌黄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1
作者
邹华松
陈功友
赖志兵
李光永
王金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水稻条斑病菌细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黄色素; 基因克隆;
D O I
10.13343/j.cnki.wsxb.2003.02.006
中图分类号
S432.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摘要
用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水稻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简称Xoo)和条斑病细菌 (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 ,简称Xooc) ,分别得到 5株和 1 3株黄色素缺失突变体 ,其中来自Xooc的M6和M1 2还丧失了对水稻的致病性和在烟草上激发过敏反应的能力。以Xooc黄色素缺失突变体M5 1为受体菌交叉互补从XooJXOIII基因文库中筛选出一个黄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克隆pA341 ,以Xoo黄色素缺失突变体M1 0 71为受体菌 ,从XoocRS1 0 5基因文库中获得了一个黄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克隆pA2 70。功能互补显示 ,1 8株黄色素缺失突变体中的 1 0株能分别被pA341和pA2 70互补后正常产生黄色素 ,但这两个克隆不能同时互补同一株黄色素缺失突变体。能被pA341互补的黄色素缺失突变体M6没有恢复对水稻的致病性和在烟草上激发过敏反应 ,表明黄色素合成相关基因与hrp基因间不存在相关性。斑点杂交结果表明 ,pA2 70与pA341之间没有同源性。pA2 70亚克隆结果显示 ,与黄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约 1 1 6kb大小 ,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 ,不仅决定了黄色素的产生 ,还影响黄色素合成的数量和质量 (吸收峰 )。在紫外光条件下 ,黄色素能够提高菌体的存活率 ,提示黄色素对病原细菌有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分子植物病理学.[M].王金生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Chemo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xanthomonadins; novel brominated aryl-polyene pigments produced by bacteria of the genus Xanthomonas.[J].Mortimer P. Starr;Christie L. Jenkins;Lee B. Bussey;Arthur G. Andrewes.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77, 1
[3]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化学诱变hrp基因突变体及相关性状的研究 [J].
陈功友 ;
潘小玫 ;
王金生 .
植物病理学报, 2001, (03) :1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