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1
作者
罗春雨 [1 ,2 ]
高玉慧 [1 ]
曲艺 [1 ]
倪红伟 [1 ]
机构
[1]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2]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景观格局分析; 土地利用;
D O I
10.16202/j.cnki.tnrs.2015.05.014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5 ; 070501 ;
摘要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现实情况,选择耕地后备资源中的其地、盐碱地、沙地和裸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破碎化程度来看,沙地的破碎化程度最大,其次为其他草地、裸地,盐碱地的破碎化程度最小。从连通性来看,沙地、裸地的连通性最差,其他草地的连通性略好,盐碱地的连通性最好。(2)从整体空间分布来看,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呈分散分布,其破碎化程度较高,且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影响,应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保护。(3)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将对其景观生态方面带来重大的影响,其开发应本着生态保护第一、与功能区定位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耕地后备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1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