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伴生元素金和银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被引:21
作者
宋会侠 [1 ]
郭国林 [2 ]
焦学军 [3 ]
刘玉琳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东华理工学院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新疆有色地质勘察局
[4]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疆; 包古图; 斑岩铜矿; 伴生金银; 赋存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Au平均含量0.25g/t,Ag为2.56g/t,Cu为0.30%,属于富金斑岩铜矿。伴生金和银矿化作用有两期:早期为斑岩矿化,形成了Cu-Mo-Au矿化组合,是主矿化期;后期叠加了Cu-Au-Ag-Te-Bi矿化,规模不大,出露于矿床的局部部位,但对矿石起到了加富作用。通过对钻孔薄片和光薄片的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早期矿化中Au和Ag主要呈固溶体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出现独立矿物,Au含量明显高于Ag;晚期矿化形成了复杂的Cu-Au-Ag-Te-Bi矿物,矿石呈浸染状和脉状叠加在早期矿化之上,以银矿物为主,与多种碲铋类矿物共生,主要银矿物有碲银矿、铋-碲银矿(?)、银-辉碲铋矿(?)、银-硫铋铜矿、银金矿等。晚期矿化规模不大,但对于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新疆西准包古图地区铜金矿成矿规律浅析
    成勇
    张锐
    [J]. 地质与勘探, 2006, (04) : 11 - 15
  • [2] 西准包古图含铜斑岩的埃达克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连昌
    万博
    焦学军
    张锐
    [J]. 中国地质, 2006, (03) : 626 - 631
  • [3] SOME THOUGHTS ON GOLD-RICH PORPHYRY COPPER-DEPOSITS
    SILLITOE, RH
    [J]. MINERALIUM DEPOSITA, 1979, 14 (02) : 161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