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成因探析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28
作者
张轶辉
毕亚玲
杜小明
黄树桥
机构
[1] 安徽科技学院
关键词
就业创业; 间隔年; 大数据; 高教改革; 就业歧视;
D O I
10.13320/j.cnki.jauhe.2018.0102
中图分类号
G647.38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当前,"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状的一部分,且群体在不断增大,但人们对"慢就业"的认知尚存很大误区。"慢就业"有许多类型,其存在原因与时代特征、经济发展、就业形势、教育制度、就业观念等五个方面有关。"慢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试错的机会,但也有与社会脱节的风险。就业可以"慢",但人生不能"等",对待"慢就业"应持科学、审慎的态度,可从政府优化创业就业生态、高校加强教育和管理改革、用人单位破除歧视选优才、父母更新观念多引导等四大方面予以破解。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京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调查与分析 [J].
张阳梅 ;
刘鑫 ;
卿倩文 ;
刘璐 ;
王首冠 .
劳动保障世界, 2018, (05) :10+12-10
[2]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实证研究——以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为例 [J].
孙秀华 ;
赵丹 .
中国市场, 2017, (30) :206-208+234
[3]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研究 [J].
钱铮 ;
蒋婧 ;
袁梦思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 (03) :58-61
[4]   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优化研究 [J].
徐明 .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 35 (05) :106-110
[5]   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 [J].
徐小洲 ;
梅伟惠 ;
倪好 .
中国高教研究, 2015, (01) :45-48+53
[6]   本科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及实践 [J].
朱庆之 .
中国高等教育, 2002, (05) :17-19
[7]  
对“慢就业”要慢些批评.[N].盛会;.经济日报.2017,
[8]  
“慢就业”不可“漫就业”.[N].白舸;.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