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工作助力我国农村女性脱贫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被引:1
作者
南静静
东波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工作; 能力贫困; 能力脱贫;
D O I
10.16074/j.cnki.cn43-1394/z.2019.07.007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背景下,农村女性贫困群体及其能力贫困问题备受关注。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增加收入能力欠缺、文化知识水平低下、资源获取及运用能力匮乏等,是中国农村女性可行能力贫困的外在表征。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教育中的女性性别盲视以及传统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我国农村女性能力贫困。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思想、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宗旨及其扶贫济困的历史传统、人文关怀的职业伦理、专业的工作方法等,使其在提升贫困群体脱贫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认知理论下,唤醒农村女性脱贫主体意识;增权取向下,为农村女性赋权增能;生态系统理论下,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农村女性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是新时代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任务指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社会工作“志智双扶”助力精准脱贫路径探微 [J].
东波 ;
南静静 .
怀化学院学报, 2019, 38 (03) :31-34
[2]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农村妇女脱贫路径研究 [J].
梁文凤 .
改革与战略, 2018, 34 (05) :67-72
[3]   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专业模式介入牙医恐惧症患者的心理调适研究 [J].
宁茜 ;
王丽 ;
魏江巍 ;
赵彬 .
劳动保障世界, 2018, (09) :51-52
[4]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家庭能力脱贫的性别差异问题探析 [J].
索尼拉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28 (17) :136-138
[6]   基于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农村女性反人文贫困路径思考 [J].
东波 ;
颜宪源 ;
刘超 .
职业时空, 2013, 9 (11) :126-130
[7]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贫困女性化解读 [J].
卢倩云 .
桂海论丛, 2007, (06) :81-83
[8]   学科化视野中的中国女性社会学 [J].
王金玲 .
浙江学刊, 2000, (01) :66-72+85
[9]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能力缺失下的贫困研究[D]. 刘浩.四川农业大学. 2014
[10]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