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桤木和四川桤木种源苗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18
作者
朱万泽
王金锡
薛建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四川省林业科学院
[3] 南京林业大学 成都
[4] 成都
[5] 南京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抗旱生理; 台湾桤木; 四川桤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4 [桤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采用PEG 6000,研究了4种台湾桤木种源和2种四川桤木种源苗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强度增加,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四川桤木种源质膜透性比台湾桤木种源增加幅度大。(2)在轻度的水分胁迫下,6个种源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POD活性的增加只发生在PEG 10%的水分胁迫强度以内,轻度水分胁迫下,M DA含量上升幅度小于重度胁迫强度;在PEG 30%胁迫处理时,台湾桤木叶片M DA含量平均上升了30.22%,而四川桤木上升了40.44%,表明台湾桤木种源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四川桤木种源轻,受害程度相对要小一些。(3)水分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PEG 20%水分胁迫处理下,各种源脯氨酸积累量增加的幅度为:台湾桤木苗栗种源(AF2)(68.9%)>台湾桤木福建南平种源(AF4)(60.2%)>台湾桤木台东种源(AF3)(54.7%)>台湾桤木台中种源(AF1)(47.6%)>四川桤木广元种源(AC2)(39.7%)>四川桤木金堂种源(AC1)(39.1%)。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6种种源苗木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由于脯氨酸的积累,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但这种渗透调节能力又是十分有限的。(4)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的抗旱生理进行综合评价,其耐旱生理强弱的顺序是:AF2、AF1、AF3、AF4、AC2、AC1,台湾桤木比四川桤木具有较强的耐旱生理适应性。从耐旱生理角度讲,凡是适合四川桤木生长的区域,基本上亦适合台湾桤木,在引种栽培中,应选择抗旱性稍强一些的台湾桤木苗栗种源和台中种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969 / 19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台湾桤木引种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J].
朱万泽 ;
王金锡 ;
薛建辉 ;
不详 .
西北植物学报 , 2004, (11) :2012-2019
[2]   水分胁迫对苹果属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彭立新 ;
束怀瑞 ;
李德全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3) :49-51
[3]   水分胁迫与活性氧代谢 [J].
时忠杰 ;
胡哲森 ;
李荣生 .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 (02) :140-145
[4]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植物抗逆性 [J].
覃鹏 ;
刘飞虎 ;
梁雪妮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01) :31-34
[5]   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与活性氧代谢 [J].
王娟 ;
李德全 .
植物学通报, 2001, (04) :459-465
[6]   土壤干旱胁迫对樟子松针叶膜脂过氧化、膜脂成分和乙烯释放的影响 [J].
夏新莉 ;
郑彩霞 ;
尹伟伦 .
林业科学, 2000, (03) :8-12
[7]   渗透胁迫下多花黑麦草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J].
刘宁 ;
高玉葆 ;
贾彩霞 ;
任安芝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 (01) :11-14
[8]   干旱胁迫对红松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J].
阎秀峰 ;
李晶 ;
祖元刚 .
生态学报, 1999, (06) :850-854
[9]   电导率在白杨杂种无性系耐旱性鉴定中的应用 [J].
刘彦琴 ;
张丰雪 ;
杨敏生 .
河北林果研究, 1997, (04) :4-8
[10]   水分胁迫对玉米保护酶系活力及膜系统结构的影响 [J].
王茅雁,邵世勤,张建华,耿庆汉 .
华北农学报, 1995, (02)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