秈粳稻杂种不育及其遗传基础的探讨

被引:5
作者
黄厚哲
楼士林
王侯聪
陈如铭
邱思密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
关键词
遗传基础; 种子; 繁殖器官; 水稻; 粳稻; 花粉育性; 花粉败育率; 结实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籼粳稻亚种间正反交多组合杂种不育的考察,表明籼粳杂种F1普遍出现结实率不同程度降低,不实率随品种组合而异,有株间分离,穗间变异,正反交差异。数据变异幅度很宽而且不稳定。分析了不同方式回交与单穗选育所得的F2数据,表明杂种不育的分布可因反回交而缩小,不实率可因选穗而提高。对杂种花粉育性作统计,表明籼粳杂交普遍使花粉趋于败育,花粉育性有分离与变异。作图表明花粉败育率与种子不实率呈直线相关。根据上述结果,对不育基因的假说进行了讨论;认为亚种间杂交中异源细胞质的竹用是小孢子发育发生波动的决定因素。提出了籼粳杂种不育遗传基础的模型,其中心环节是细胞质内蛋白质与酶的平衡在籼粳杂合基因组作用下发生了摆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20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
    邢祖颐
    李梅芳
    王淑敏
    何家齐
    张晓燕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80, (02) : 24 - 30
  • [2]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远缘杂交的理论
    周光宇
    [J].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02) : 16 - 20
  • [3] Pachytene analysis in oryza.[J].S. V. S. Shastry;R. N. Misra.Chromosoma.1961, 1
  • [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原理.[M].[苏]杜尔宾(Н·В·Турбин);[苏]巴利洛娃(А·Н·Палнлова) 著;袁妙葆等 译.农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