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陷盆地断层的形成和演化——目标砂箱模拟实验与认识

被引:52
作者
童亨茂 [1 ]
孟令箭 [1 ]
蔡东升 [2 ]
吴永平 [3 ]
李绪深 [2 ]
刘明全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
[3] 中国石油大港分公司
关键词
不协调伸展; 裂陷盆地; 砂箱实验; 先存断裂; “不协调性准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其油气勘探的关键。大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表明裂陷盆地内断层分布组合十分复杂,无法用经典构造地质学理论——Anderson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现有的模式(叠加模式和斜向伸展模式等)也还没有很好地揭示裂陷盆地断层复杂性的实质和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本文以渤海湾盆地张巨河构造带和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两个有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覆盖、断层分布与组合十分复杂并富含油气的典型裂陷盆地区为原形,进行了目标砂箱模拟实验,再现了目标区构造的基本特征。砂箱实验所揭示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基底先存构造所控制的主要断层构成了盆地断裂系统的基本格架。②断层的形成与演化决定于基底先存断裂的取向、区域伸展方向及伸展量。首先形成的是有刚性边界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其次,形成的是薄弱带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继而,形成的是小型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最后,在远离基底先存构造的区域,形成与伸展方向垂直的新生断层。③伸展作用早期,断层的方位主要决定于基底先存断裂的方位。随着伸展量的增大,受伸展方向的影响越来越大,晚期形成的断层常反映区域伸展作用方向。④不协调递进伸展变形过程是导致裂陷盆地复杂断层体系的根本原因。上述砂箱模拟实验揭示的裂陷盆地在不协调性伸展作用下断层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可以利用"不协调性准则"从理论上给予解释,表明在裂陷盆地中具有普遍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59 / 77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 [J].
郑亚东 ;
王涛 ;
王新社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45-156
[2]   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及其启示 [J].
童亨茂 .
地质论评, 2003, (03) :305-310
[3]  
盆地构造研究中的砂箱模拟实验方法[M]. 地震出版社 , 周建勋等著, 1999
[4]  
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钟嘉猷著, 1998
[5]  
断块群油气藏形成机制和构造模式[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泽容等编著, 1998
[6]  
中国油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奇之等著, 1997
[7]  
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田在艺,张庆春著, 1996
[8]  
构造物理学概论[M]. 地震出版社 , 马瑾 著, 1987
[9]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图册[M]. 科学出版社 , 张文佑等 著, 1985
[10]  
Fault superimposition and linkage resulting from stress changes during rifting: Examples from 3D seismic data, Phitsanulok Basin, Thailand[J] . C.K. Morley,S. Gabdi,K. Seusutthiya.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