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工具”到“交往媒介”:论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芬伯格的传播技术观

被引:13
作者
李志敏
机构
[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传播技术; 交往媒介; 芬伯格;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7.03.005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安德鲁·芬伯格,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基于新的理论视角和时代背景,他对这一时期新的传播技术——计算机网络的认知迥异于前代学者的"文化工业"理论。本文通过对他研究路径、理论逻辑等进行分析,不仅阐明了他由"批判技术"到"转化技术"的转变轨迹,而且,着重从他对计算机技术两重性、提出"工具化理论"对计算机化进行合理解释,以此来重塑前代学者救赎愿景:融合生活世界的经验与价值来影响有问题的技术(及其技术规则与标准)等观念,考察了他对传播技术的新理解。芬伯格的思想,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缺乏对现实的足够关照,但他着眼于生活逻辑,开启了技术批判理论的实践和经验转向,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法兰克福学派;而且,他基于技术网络提出了被前代学者忽视的战略上的可能性,也给现今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传播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性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9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文明进步中的技术使用问题 [J].
陈凡 ;
陈多闻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2) :23-42+205
[2]  
在理性与经验之间[M]. 金城出版社 , 芬伯格, 2015
[3]  
新闻观念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杨保军, 2014
[4]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王华英, 2012
[5]  
文化与社会[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英) 威廉斯, 2011
[6]  
海德格尔和马尔库塞[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加) 芬伯格 (Fennberg, 2010
[7]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 , 朱春艳, 2006
[8]  
技术批判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yg)著, 2005
[9]  
可选择的现代性[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rg)著, 2003
[10]  
信息方式[M]. 商务印书馆 , (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