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与其药性相互关系的文献研究?

被引:10
作者
赵益 [1 ]
左铮云 [2 ]
刘霞 [2 ]
孙有智 [2 ,3 ]
机构
[1] 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江西中医学院
[3] 香港大学言语听力系
关键词
中药药性; 毒性; 不良反应; 相互关系; 寒热药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 [中药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通过分析不同药性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特点及规律,探寻寒热药性与毒性反应的相关关系。对寒热属性明确的375味中药进行搜集整理,以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统计标准,计算导致不良反应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寒热药物个数及构成比,并进行χ2检验。临床报道内服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62种,其中寒凉药92种,温热药70种。二者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寒凉药比温热药更易导致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皮肤过敏症状;而温热药较寒凉药更易导致呼吸系统和五官损害。其中两类药物在导致反射减弱或消失、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心肌缺血或梗死、循环衰竭、白细胞增多等不良反应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不同寒热属性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在某些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且大都可用传统的中医理论予以解释,提示中药的不良反应很可能是古人确定药性的依据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评价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方法研究 [J].
程薇薇 ;
刘建利 ;
张宁 ;
李红民 ;
王翠玲 ;
贾敬芬 .
中草药, 2010, 41 (07) :1122-1126
[2]   微量热法研究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 [J].
孔维军 ;
赵艳玲 ;
山丽梅 ;
肖小河 ;
张萍 ;
刘军 .
中草药, 2009, (12) :1893-1897
[3]   基于细胞凋亡表达的生晒参、红参和西洋参四性研究展望 [J].
胡胜全 ;
周红祖 ;
余惠旻 ;
刘塔斯 .
中草药, 2008, (06) :801-804
[4]   神经系统毒性中药及其与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关系——对102种中药神经系统毒性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 [J].
宋秉智 ;
高耀宗 .
中医药研究, 2001, (04) :52-53
[5]   肝毒性中药及其与药性和有效成分的关系——对55种中药肝毒性文献资料的分析报告 [J].
宋秉智 ;
施怀生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 (01)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