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

被引:3
作者
房卫平
王家典
孙玉堂
马惠平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黄萎病,新种质,棉花;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1998.01.003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述了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高抗级);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棉花枯、黄萎病病原菌研究 [J].
石磊岩 .
棉花学报, 1996, (06)
[2]   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安阳菌系致病力分化研究初报 [J].
朱荷琴,宋小轩,郭金城 .
棉花学报, 1995, (03) :197-197
[3]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纯化与特性研究 [J].
吕金殿 ;
甘莉 ;
阎龙飞 .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02) :51-55
[4]   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致病力的分化 [J].
陆家云 ;
佘长夫 ;
鞠理红 ;
方中达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1) :36-43
[5]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种”的鉴定 [J].
张绪振 ;
张树琴 ;
陈吉棣 ;
李庆基 ;
陈壁 ;
姚跃文 .
植物病理学报, 1981, (03) :15-2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