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血小板功能及内皮素在运动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1
作者
:
林松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林松柏
金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金兰
许澍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许澍淮
金征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金征宇
李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方
机构
:
来源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1998年
/ 05期
关键词
:
冠状动脉疾病,运动试验,纤溶酶,血小板5-羟色胺2A受体;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
1002 ;
100201 ;
摘要
: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前后纤溶活性、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CHD组)37例,分为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另选健康人27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次极量运动试验观察上述部分指标在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1)运动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 1(PAI 1)活性、血浆5 羟色胺(5 HT)水平及血小板5 HT2A受体密度,CHD组均高于C组(P<0.05);血浆内皮素(ET) 1浓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运动后,CHD组tPA活性下降(P<0.05),PAI 1活性上升(P<0.025);血浆5 HT水平及血小板5 HT2A受体密度增加(P<0.05);血浆ET 1浓度上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各指标的增高,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明显(P<0.01~0.005)。(3)运动前仅PAI 1活性与心肌缺血面积呈正相关(r=0.452,P<0.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下降,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受损,使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及血栓形成。次极量运动使之进一步加重而易诱发冠心病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