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的激励机制分析

被引:5
作者
周文平
周素彦
机构
[1] 河北金融学院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发展缓慢; 激励;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1.12.015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2007年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发展速度却慢于银监会的试点计划和三年工作安排进度。究其原因主要是银监会在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过于保守的政策,这项政策大大降低了合格发起人的数量并降低了县域经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和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激励不足等。文章认为,应采取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特区,增加对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建立两级金融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农村金融补贴机制等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地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48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 [J].
辛本胜 .
新金融, 2011, (05) :37-41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J].
赵志刚 ;
巴曙松 .
新金融, 2011, (01) :40-44
[3]   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与对策 [J].
李二平 .
武汉金融, 2010, (09) :47+68-47
[4]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的缺陷及其完善 [J].
年志远 ;
马宁 .
经济纵横, 2009, (09) :86-88
[5]   农村金融新政不应偏好村镇银行 [J].
谢勇模 .
银行家, 2008, (05) :92-94
[6]  
村镇银行成长的烦恼[N]. 周轩千.上海金融报. 2011 (A08)
[7]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 2007
[8]  
我国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2 刘明康.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index.j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