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转换

被引:4
作者
彭浩晟 [1 ,2 ]
郑金玉 [3 ]
机构
[1] 广东医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
[3] 河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事检察; 民事检察监督; 民事审判监督; 检察监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3 [检察院];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当前我国突出强调民事审判监督的社会背景下,检察机关仍应慎重拓展民事监督领域,事后监督为主的基本制度框架仍需坚持。而就比较成熟的民事抗诉制度而言,适度的模式转换成为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出于对法院独立审判的尊重,以及实体监督情境性和监督标准不确定性的考虑,检察机关应逐步放弃实体监督为主导的监督模式。比较而言,程序公正的重要性使得民事检察程序监督地位更为突出,同时,监督标准的确定性也使程序监督较为便利。因此,由实体监督为主转向以程序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同时兼顾实体裁判显著错误案件的监督,是当前我国检察机关顺利开展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现实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试论检察院在行政诉讼中的公诉权 [J].
杨曙光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2) :15-20
[2]   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的诉讼要件问题 [J].
郑金玉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9, (03) :96-100
[3]   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现代化改造 [J].
汤维建 .
法学家, 2006, (04) :14-18
[4]   从制度价值层面审视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J].
高晓莹 ;
杨明刚 .
法学家, 2006, (04) :18-25
[5]  
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M].(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Hans-JoachimMusielak)[著];周翠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