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标准与刑事政策

被引:23
作者
左卫民 [1 ]
周洪波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证明标准; 危险性; 证明要求; 刑事; 被告人; 刑事司法; 疑罪从轻; 现代法治国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3 [刑事诉讼法];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作为关涉治理的学问,法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哲学的绝妙搭档,毋宁说昨日主要是政治学的密友,今又与社会学颇有亲缘。左、周二君在本文,力图诠释作为刑事司法规则的证明标准及其变化之蕴涵,对此可谓心领意会,他们既未固执于本体论的玄宏叙事,亦不满足于“人权保障功能”的简体抒情,而是从司法权术这一向度来审视之,对于证明标准由绝对真实论向相对真实论(或曰经验性证明标准)的这一转向,就其之所以被现代社会合法化、有效化,进行了一次细致、缠绵的知识社会学意味的“解密”。他们认为,经验性证明标准本身作为一种可能性艺术和审慎的实践智慧,是不断追求社会控制的有效性的权力程序的政治回应,因此与多面向的刑事政策互为纠缠,并深陷于刑事网络双重化,即在犯罪/刑罚这一对范畴之外再加上危险性/安全措施这一对范畴的情境中。作者附带盘查了中国刑事司法的有关问题,比如强调客观真实、缺乏证据生成机制等,总体上而言缺乏对案件区分处理的平衡技术;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除了意识形态之苛求外,欠缺必要的社会技术条件也是主要原因,例如程序控制、有效组织的法纪社会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以刑事证明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为视角 [J].
熊秋红 .
法商研究, 2003, (01) :79-85
[2]   严打与司法公正的几个问题 [J].
陈光中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 (02) :3-13
[3]   证明的自由 [J].
乔纳森·科恩 ;
何家弘 .
外国法译评, 1997, (03) :3-14
[4]  
理论犯罪学[M]. 法律出版社 , (英)韦恩·莫里森(WayneMorrison)著, 2004
[5]  
刑法哲学[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DouglasN.Husak)著, 2004
[6]  
立法理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英)吉米·边沁著, 2004
[7]  
英国刑事司法程序[M]. 法律出版社[英]麦高伟(MikeMcConville)[英]杰弗里·威尔逊(GeoffreyWilson)主编, 2003
[8]  
影像中的正义[M]. 海南出版社 , (美)保罗·伯格曼(PaulBergman),(美)迈克尔·艾斯默(MichaelAsimow)著, 2003
[9]  
漂移的证据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米尔建·R.达马斯卡(MirjanR.Damaska)著, 2003
[10]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英]安东尼·吉登斯 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