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沈岩
况利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712 / 171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Internet chat rooms and suicide [J].
Becker, K ;
Schmidt, MH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4, 43 (03) :246-247
[2]   Comorbidity pattern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suicide attempts [J].
Wunderlich, U ;
Bronisch, T ;
Wittchen, HU .
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 1998, 248 (02) :87-95
[3]   The long-term sequela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abuse: A longitudinal community study [J].
Silverman, AB ;
Reinherz, HZ ;
Giaconia, RM .
CHILD ABUSE & NEGLECT, 1996, 20 (08) :709-723
[4]   青少年、儿童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点 [J].
陈建梅 ;
况利 .
重庆医学, 2005, (01) :125-127
[5]   我国20个地区农村青年女性与男性自杀死亡者特征的比较 [J].
高士元 ;
费立鹏 ;
张艳萍 ;
及惠郁 ;
张风刚 ;
杨功焕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4, (04) :56-59
[6]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探讨 [J].
李红梅 ;
吴明霞 .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0, (04) :145-148
[7]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刘华清 ;
张培琰 ;
杨甫德 ;
李献云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03) :58-60
[8]  
精神病学.[M].郝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  
精神病学.[M].孙学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  
社会精神病学实践.[M].单怀海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