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三论:经典范畴、原型范畴、图式范畴——论认知语言学对后现代哲学的贡献

被引:30
作者
王寅
机构
[1]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典范畴论; 原型范畴论; 图式范畴论; 认知语言学; 后现代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4 [语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Rosch等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将维氏后期的"家族相似性"更名为"原型范畴论",且以一系列心理学实验为基础更加深入地批判了"经典范畴论"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理论。Langacker和Taylor在认知语法理论中提出并完善了"图式范畴论",这是对原型范畴论的一大发展。本文旨在论述这一发展的具体情况,并从5个方面简析其应用性。笔者认为,"图式范畴论"适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同时,在后现代哲学视野下出现的认知语言学,也对后现代哲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98 +98-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界”与有界化 [J].
刘辰诞 .
外语学刊, 2007, (02) :53-58
[2]   认知语言学之我见 [J].
王寅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05) :1-5
[3]   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 [J].
王寅 .
哲学动态, 2003, (07) :24-30
[4]   “有界”与“无界” [J].
沈家煊 .
中国语文, 1995, (05) :367-380
[5]  
认知语法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王寅编著, 2006
[6]   THE DISCOURSE BASIS FOR LEXICAL CATEGORIES IN UNIVERSAL GRAMMAR [J].
HOPPER, PJ ;
THOMPSON, SA .
LANGUAGE, 1984, 60 (04) :70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