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个体的生命历程及其再就业选择

被引:3
作者
李洪君 [1 ]
祝湘琳 [2 ]
机构
[1] 沈阳师范大学
[2] 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关键词
新二元社会; 生命历程; 偶然性因素; 就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同样受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二元社会结构的规制,某些失业者突破其多年的职业经验积累作出了跨行业的职业选择。通过对沈阳技工A的生命历程的考察,我们发现,多年来的再分配社会结构中形成的工人对国家、企业与社会生活的认知、情感与评价,构成了其生命历程的"前见"(借用枷达默尔语),这种意义之网,制约着他在就业过程中的认知与选择。自国有企业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为与国家的脱轨。当这种象征性的事件结束之后,历经了彷徨、无奈,甚至屈从的心理嬗变过程,当新的意义之网被编织起来,其生命历程中前期的某些"节点",会引起新的注视,甚至会影响到个体的就业选择。在这样的再就业过程中,不是人力资本失灵,而是更生的文化之网发现并激活了沉淀资本。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知识谱系与技工短缺——知识社会学解析 [J].
李洪君 ;
张小莉 .
青年研究, 2006, (01) :1-7
[2]   从新二元社会分析到社会政策选择——老工业基地下岗失业治理问题研究 [J].
刘平 .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42-47
[3]   “人力资本失灵”现象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从李培林、张翼在东北的发现谈起 [J].
刘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3) :147-148
[4]   走出生活逆境的阴影——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失灵”研究 [J].
李培林 ;
张翼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5) :86-101+207
[5]  
生命的历程[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李强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