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垸田经济的关系

被引:4
作者
张国雄
机构
[1] 武汉大学历史学
关键词
水旱灾害; 江汉平原; 汉江平原; 嘉靖; 州县; 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汉平原“旱少而涝多”的特点,在明代已经表现出来,水灾是对垸田经济破坏最大的自然灾害。夏秋两季是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高发期。旱灾在隆庆以前,增加较多;此后,发灾次数大减。而水灾则自明初洪武年间至明末崇祯年间有一个由平缓而加剧的持续发展过程。成化至嘉靖年间,水灾由此前的局部现象,演变为一个引起全区域普遍关注的大问题。自嘉靖后,水灾越演越烈,造成明后期垸田经济发展停滞,江汉平原出现了自南宋兴起垸田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明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变化的特点和水灾的特点日趋严重的原因大致有三:(1)年内降雨分配不均,是发灾季节分布不平衡的直接原因。(2)垸田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控制失调,造成垸田区河湖环境调蓄能力下降,洪涝对垸田生产的破坏力增大。(3)堤防抢修险护不力,致使垸田水利抗灾能力不高,更是明后期水灾频繁加重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4+53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