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中国对虾受精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蔡难儿
林峰
陈本楠
柯亚夫
童保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来源: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人工授精;
受精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6 [其他水产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于1988-1991年在青岛对中国对虾进行受精能力和受精生物学的研究。对虾采用加温和不加温培育,然后用人工授精法——水域法和滴管法授精研究精卵受精能力;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以及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精卵的形态结构和受精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域法授精,精子入水后3h仍具有受精能力;卵子入水后lmin之内受精率最高只达62.7%。而滴管法授精,受精率最高可达到98%,平均值也在60%-80%之间。保持在低温的亲虾,其纳精囊中的精子,受精率都比较低,表明早期精子尚未完全成熟,卵子生理上的成熟是一瞬间之事。精卵接触后3-4min就完成了受精任务,卵子皮层反应与否与受精无必然联系。观察表明,精子呈“洗耳球”状,由核体部和顶体两部分组成。卵子皮质层排列着众多的皮质棒,遇水便立即释放于水中,形成一层透明胶质层。观察并描述了受精后精卵的外部和内部的形态变化,雌雄原核的结合以及第一次卵裂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7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