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景观结构及其分形研究

被引:7
作者
毕如田 [1 ]
白中科 [2 ]
叶宝莹 [2 ]
李华 [3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系
[3] 山西大学环境资源学院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景观结构; 分形; 安太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824.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划分为8个基本景观类型,包括耕地、草地、草灌混交、灌木混交、乔草混交、乔灌混交、新造复垦地和退化地,总计496个斑块。利用3S技术和分形理论对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景观特性及其变化的分形性质。结果表明:分维数的大小反映了景观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排土场内景观斑块的不规则程度和复杂程度;乔灌混交地和灌木混交地保持着较高的分维数,新造复垦地和草地的分维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则差别不大;植被景观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在南排土场、西排土场受地表物质组成和地形的影响为主,其多样性指数较高,在内排土场、西排扩大区受植被类型的影响为主;草灌混交地的景观多样性远高于其它现有的复垦植被区,但其景观优势度则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南排、西排及西排扩大区的景观过程以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为主,内排则着重发展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多种效益的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 [J].
卞正富 ;
张燕平 .
地理学报, 2006, (04) :349-358
[2]   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 [J].
付梅臣 ;
胡振琪 ;
吴淦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6) :54-58
[3]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J].
郭逍宇 ;
张金屯 ;
宫辉力 ;
张桂莲 ;
董志 .
生态学报, 2005, (04) :763-770
[4]   德国煤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及对中国的启示 [J].
梁留科 ;
常江 ;
吴次芳 ;
Klaus Borchard .
经济地理, 2002, (06) :711-715
[5]   景观空间分析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J].
陈文波 ;
肖笃宁 ;
李秀珍 .
生态学报, 2002, (07) :1135-1142
[6]   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J].
陈文波 ;
肖笃宁 ;
李秀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121-125
[7]   神府东胜矿区景观生态异质性分析与景观生态建设 [J].
李强,慈龙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6, (02)
[8]  
工矿区陆面演变监测分析与调控治理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杜培军[等]著, 2005
[9]   A NEW CONTAGION INDEX TO QUANTIFY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SCAPES [J].
LI, HB ;
REYNOLDS, JF .
LANDSCAPE ECOLOGY, 1993, 8 (03) :15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