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中游宝鸡—扶风北岸斜坡结构及其对大型滑坡形成机理的指示意义

被引:12
作者
辛鹏 [1 ,2 ]
吴树仁 [1 ,2 ]
石菊松 [1 ,2 ]
王涛 [1 ,2 ]
石玲 [1 ,2 ]
韩金良 [1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斜坡; 结构; 断裂; 滑坡; 机理;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3.02.031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渭河中游宝鸡—扶风段北岸塬边集中发育大型黄土滑坡,体积超过1 000×104 m3的滑坡达58处。在区域活动断裂调查、地球物理勘察、典型斜坡结构与构造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大型滑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渭河北缘活动断裂以地堑式结构控制北坡塬边斜坡的地貌,主断裂面倾向南,倾角平均为68°,而次级断面结构组合控制斜坡结构,影响塬边大型黄土滑坡结构;塬边主断裂面与多个大型黄土滑坡后缘滑壁一致,断裂最大下挫距离7.1m,影响大型滑坡的形态及发生过程;活动断裂呈地堑式结构,局部次级断面控制塬边多级滑动面的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如杨家村滑坡,局部滑坡剪出受断裂结构控制,剪出口角度可达72°,大部分剪出口未受到断裂面影响,角度平均为23°;三门组黏土岩黏粒体积分数超过35%,塑限平均值为23,是滑坡的层间剪切带;降雨诱发老滑坡复活是目前新滑坡发育的主要形式,大量的老滑坡形成于0.009Ma BP二级阶地侵蚀期,而古滑坡形成于0.13Ma BP三级阶地侵蚀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边界约束效应 [J].
刘红帅 ;
年廷凯 ;
万少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03) :638-644
[2]   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J].
赵信文 ;
金维群 ;
彭轲 ;
常宏 ;
黎清华 ;
黎义勇 ;
薛永恒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5) :874-881
[3]   滑坡预警判据初步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J].
吴树仁 ;
金逸民 ;
石菊松 ;
张永双 ;
韩金良 ;
何锋 ;
董诚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4) :596-600
[4]   从陕西省扶风县古水路堑剖面剖析渭河断裂第四纪活动 [J].
冯希杰 ;
戴王强 ;
董星宏 .
中国地震, 2003, (02) :86-91
[5]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J].
韩恒悦 ;
米丰收 ;
刘海云 .
地震研究, 2001, (03) :251-257
[6]   宝鸡市狄家坡滑坡稳定性研究 [J].
刘传正 ;
张明霞 ;
邹正盛 ;
李松山 .
工程地质学报, 1998, (02) :8-18
[7]   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发育时代 [J].
岳乐平 ;
雷祥义 ;
屈红军 .
地质论评, 1997, (02) :186-192
[9]   关中西部滑坡的結构、构造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J].
胡海濤 ;
項式均 ;
王肇芬 ;
林蓬琪 ;
陈霞 .
地质学报, 1965, (04) :435-460+479
[10]  
多级旋转型黄土滑坡形成演化机理研究[D]. 李滨.长安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