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19
作者
朱壮春 [1 ]
史相国 [2 ]
张淑杰 [1 ]
姜广健 [1 ]
邢朝斌 [1 ]
赵亚龙 [1 ]
李占军 [1 ]
吴鹏 [1 ]
机构
[1] 华北煤炭医学院生物科学系
[2] 陡河水库管理处
关键词
中草药; 迟钝爱德华氏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D O 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7.05.008
中图分类号
S943 [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0种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黄芩、秦皮和红藤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丁香、穿心莲、虎杖、夏枯草等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50~100 mg/ml;而茵陈、鱼腥草、金银花、大青叶等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100 mg/ml;五倍子、地榆、野菊花、马齿苋等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表现了株间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牙鲆腹水病病原研究 [J].
朱壮春 ;
史相国 ;
张淑杰 ;
姜广健 ;
邢朝斌 ;
赵亚龙 ;
李占军 ;
吴鹏 .
水产科学, 2006, (07) :325-329
[2]   黄芩甙对草鱼肝功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J].
喻运珍 ;
王小玲 .
水利渔业, 2006, (03) :97-98
[3]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研究概况 [J].
郑大海 ;
麦康森 .
海洋湖沼通报, 2004, (01) :52-59
[4]   牙鲆腹水病的危害及防治 [J].
宫春光 ;
萧国华 .
河北渔业, 2004, (01) :29-33
[5]  
王本祥主编.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