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碳积累及汇/源功能转换特征研究

被引:24
作者
孔玉华 [1 ]
姚风军 [2 ]
鹏爽 [2 ]
刘艳 [1 ]
董文轩 [1 ]
白龙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 辽宁省彰武县草原站
关键词
围封; 放牧; 草地; 土壤碳密度; 土壤碳汇/源转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碳储量的主要人为因素,准确掌握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积累及汇/源功能转换特征,对预测土壤碳释放量趋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碳储量及碳汇/源功能的动态变化特征,以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围封草地与放牧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碳密度法分析了0~3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及其在5-11月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封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递减的变化,放牧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5-11月围封草地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为2.8~4.0 kg/m2,变幅为1.2 kg/m2。5-9月放牧地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为3.4~4.7 kg/m2,变幅为1.3 kg/m2。围封草地在5-8月为土壤碳源过程,8-9月为土壤碳汇过程,9-11月为土壤碳源过程。放牧地土壤碳库较稳定,无明显的碳汇/源的变化过程。合理的放牧利用有助于土壤碳的积累,减少碳释放。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景泰绿洲边缘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研究
    陶雪松
    闫月娥
    周晓雷
    [J]. 草业科学, 2009, 26 (06) : 29 - 34
  • [2] 宁夏贺兰山三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比较
    曹吉鑫
    孙向阳
    高程达
    郝虎东
    翟昊
    张林
    童宏强
    赵哲光
    [J]. 生态环境, 2008, (04) : 1641 - 1644
  • [3] 不同退化阶段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动态
    王彩虹
    朱进忠
    范燕敏
    武红旗
    刘洪来
    [J]. 草业科学, 2008, (02) : 16 - 20
  • [4] 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草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及采样数确定
    范亚宁
    李世清
    郑纪勇
    王全九
    李生秀
    [J]. 草业科学, 2007, (04) : 8 - 13
  • [5] 柳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孙宝杰
    [J]. 东北水利水电, 2006, (10) : 31 - 33
  • [6] 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徐艳
    张凤荣
    段增强
    张琳
    孔祥斌
    [J]. 土壤通报, 2005, (06) : 22 - 25
  • [7] 利用CENTURY模型研究东北黑土有机碳的动态变化Ⅰ.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高鲁鹏
    梁文举
    姜勇
    闻大中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 772 - 776
  • [8] 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
    解宪丽
    孙波
    周慧珍
    李忠佩
    李安波
    [J]. 土壤学报, 2004, (01) : 35 - 43
  • [9]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影响的综合评价
    吴建国
    张小全
    徐德应
    [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09) : 65 - 71+77
  • [10] 持续放牧和围封对科尔沁退化沙地草地碳截存的影响
    苏永中
    赵哈林
    [J]. 环境科学, 2003, (04) : 2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