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资源退化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勇
肖洪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研究室
关键词
公共物品; 生态脆弱区; 公共资源; 资源退化;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9.05.020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不同类型的物品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条件。公共物品理论是研究公共事务的一种现代经济理论。由于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广大的林地、草场以及有限的水资源等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准公共物品。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认识,从人的行为选择与人口的增长角度深入剖析了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退化的机理与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共资源的演化轨迹。分析表明:在资源的开发初期和中期,外在经济利益的刺激是导致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并逐步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当资源的开发程度超过其可持续承载力之后,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长时间人口增长带来的生存压力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引起资源退化的动力已有外在的经济刺激演化为内在的生存压力。人口超载已经成为加速公共资源枯竭和地区贫困的最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