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叠合成矿模式

被引:110
作者
李子颖 [1 ]
方锡珩 [1 ]
陈安平 [2 ]
欧光习 [1 ]
孙晔 [1 ]
张珂 [3 ]
夏毓亮 [1 ]
周文斌 [4 ]
陈法正 [2 ]
李满根 [4 ]
刘忠厚 [2 ]
焦养泉 [5 ]
机构
[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 核工业大队
[3] 中山大学
[4] 东华理工学院
[5]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砂岩型铀矿; 叠合成矿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文章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的基本特征;从铀的来源、迁移和沉淀富集等方面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认为该矿床形成的铀源、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具有多元性和复杂叠置性,提出了该铀矿床形成的"叠合铀成矿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84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Origin and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China[J]. LI Ziying~(1,*) CHEN Anping~2 FANG Xiheng~1 OU Guangxi~1 XIA Yuliang~1 SUN Ye~1 1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Beijing 100029,China 2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am No.208,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10,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8(04)
[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目标层灰绿色砂岩成因[J]. 李子颖,方锡珩,陈安平,欧光习,肖新建,孙晔,刘池洋,王毅.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3]   中国西部油气区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 [J].
王同和 .
地质学报, 1999, (04) :379-379
[4]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