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教育之贫”的增智和增收效应——对20世纪90年代“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评估

被引:92
作者
汪德华 [1 ]
邹杰 [2 ]
毛中根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义教工程”; 教育扶贫; 截面数据双差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2.3 [义务教育];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运用截面数据双差法,评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政策效果,对此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小学与初中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措施,该工程较好地实现了"增智"的目标:受益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0.7年左右;但工程的"增收"效果却十分有限,受益儿童成年后收入并未显著提高。计量分析发现,工程虽能提高受益儿童成年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但未能提升其外出务工概率;可能受限于本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年后留在本地的受益群体从事非农职业的概率反而显著降低。这说明,中国的"扶教育之贫"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但要达到教育扶贫"增收"的根本目标,还需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发展本地第二、第三产业等政策与之配套。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7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义教工程,成效几何——基于“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一期的影响分析 [J].
哈巍 ;
罗蕴丰 ;
徐晓雯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 39 (03) :84-92
[2]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劳动异质性的视角 [J].
甄小鹏 ;
凌晨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3) :1073-1096
[3]   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 [J].
马光荣 ;
郭庆旺 ;
刘畅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9) :105-125+207
[4]   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行为——以农村义务教育补助为例 [J].
尹振东 ;
汤玉刚 .
经济研究, 2016, 51 (04) :47-59
[5]   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J].
邢春冰 ;
贾淑艳 ;
李实 .
经济研究, 2013, 48 (11) :114-126
[6]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 [J].
范子英 ;
张军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53-64
[7]  
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教育回报率的一致性[J]. Alan de Brauw,Scott Rozelle.中国劳动经济学. 2009(01)
[8]   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推进全民教育的奋进历程 [J].
翟博 .
教育研究, 2009, (01) :3-11
[9]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J].
吴晓刚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38-65+242
[10]   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J].
丛树海 ;
周炜 .
财贸经济, 2007, (03) :37-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