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方法在庐山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12
作者
朱诚
于世永
刘晓宁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关键词
分形; 庐山地区; 古沉积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沉积物中Fe3+/Fe2+的值与形成时的古温度有益指数关系。假定Fe3+/Fe2+的值沿剖面的变化具有自相关性,那么它所反映的古温度变化是一条分形曲线。本文以庐山大校场剖面为例,根据孢粉和Fe3+/Fe2+的测试数据,建立了一个推算古温度的非线性公式。据此推算的古温度表明,本区中更新世以来共有3次明显的冷暖波动,最高年均温在22℃左右,最低达3℃左右,出现在末次冰期。未发现有低于0℃者。由粒度分数维的概念,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可作为混杂堆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的度量指标。根据计算,该剖面主要接近于泥石流和石冰川的粒度分数维,而与冰碛物的粒度分数维有较大差别。综上得出,本区沉积物成因主要是间冰期季风气候下的山地泥石流和沟谷流水的洪-冲积及冰期干冷的冰缘环境下的冻融堆积。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庐山、黄山与天目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比较研究 [J].
朱诚 .
地理科学, 1996, (01) :37-45
[2]   对庐山东麓第四纪沉积物物源及新构造运动的新认识 [J].
朱诚 .
地理学报, 1995, (01) :41-50+97-98
[3]   对用Fe3+/Fe2+探讨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 [J].
朱诚 .
地质论评, 1994, (03) :216-220
[4]   中安第斯山地冰缘地貌特征 [J].
朱诚 ;
A.E.柯特 .
地理科学, 1994, (01) :56-63+100
[5]   网纹红土的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J].
朱景郊 .
地理研究, 1988, (04) :12-20
[6]   论沧州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Fe3+/Fe2+垂直变化周期性及其应用 [J].
周延兴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 (02) :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