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南缘金的成矿区(带)的划分及成矿规律

被引:6
作者
胡受奚
陈泽铭
周顺之
富士各
严正富
胡志宏
郭抗衡
黎世美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河南省地调一队
关键词
南缘; 华熊地块; 矿源层; 金丰度; 金矿带; 金矿床; 贵金属矿床; 小秦岭地区; 华北地台; 熊耳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鲁山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其间分布着许多大、中规模的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如:1.石英脉型(杨石式和文峪式等);2.构造蚀变岩型(上宫式和申家窑式等);3.斑岩-矽卡岩和爆发角砾岩型(祁雨沟式和银家沟式);4.层控多成因型(半宽式等):5.砂矿〔陶沟式(第三系古砂矿),董家埝式(现代冲积-洪积砂矿)等〕。还应指出,各个矿区存在一些石英脉型与构造蚀变岩型、构造蚀变岩型与层控型、层控型与石英脉型和交代蚀变岩型、爆发角砾岩型与斑岩型以及斑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