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海区一次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的多元分析

被引:22
作者
黄秀清
蒋晓山
陶然
洪君超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上海
关键词
长江口; 骨条藻; 赤潮; 多元分析; 主导因子; 判别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就长江口海区一次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赤潮发生过程 (1990年 6月 9~ 15日 )的环境因子与赤潮生物量数据 ,运用SAS软件 ,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赤潮发展与维持期的环境因子呈相似性 ;赤潮消亡时 ,水域环境因子向正常水平恢复。相关、变量聚类及主成分分析三种方法求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影响本次赤潮形成的重要因子是气压、水温、盐度、pH、NO-3 N、PO3-4 P与Fe。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盐度、PO3 -4 P与Fe是本次赤潮形成的主导因子 ,同时建立了赤潮的线性判别函数。选择长江口另外一次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1990年 8月 11~ 2 2日 )的环境因子数据进行赤潮判别 ,结果令人满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现象 [J].
徐韧 ;
洪君超 ;
王桂兰 ;
沈竑 .
海洋通报, 1994, (05) :25-29
[2]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环境要素分析:水温、盐度、DO和pH特征 [J].
黄秀清 ;
蒋晓山 ;
王桂兰 ;
洪君超 .
海洋通报, 1994, (04) :35-40
[3]   初析赤潮成因研究的围隔实验结果──几个理化因子与硅藻赤潮的关系 [J].
林昱 ;
庄栋法 ;
陈孝麟 ;
唐森铭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39-145
[4]   铁、氮、磷、维生素B和B对海洋原甲藻的生长效应 [J].
朱从举 ;
齐雨藻 ;
郭昌弼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68-172
[5]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环境要素分析──营养盐状况 [J].
洪君超 ;
黄秀清 ;
蒋晓山 ;
王桂兰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79-184
[6]   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 [J].
齐雨藻 ;
洪英 ;
吕颂辉 ;
楚建华 ;
张家平 ;
朱从举 ;
李雅琴 ;
梁松 ;
李锦荣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32-138
[7]   嵊山水域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主导因子分析 [J].
洪君超 ;
黄秀清 ;
蒋晓山 ;
王桂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3, (06) :135-141
[8]   温度和盐度对三种海洋浮游硅藻生长繁殖的影响 [J].
金德祥 ;
陈贞奋 ;
刘师成 ;
吴省三 .
海洋与湖沼, 1965, (04) :373-384
[9]  
SAS-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指南[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董大钧主编, 1993
[10]  
Mechanisms for outbreak of Heterosigma akashiwo red tide in Osaka Bay, Japan[J] . Susumu Yamochi.Journal of the Ocean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8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