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冬季覆盖作物的碳蓄积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王丽宏 [1 ]
胡跃高 [1 ]
杨光立 [2 ]
曾昭海 [1 ]
叶桃林 [2 ]
张帆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冬季覆盖作物碳蓄积生物量碳;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6.03.03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冬季覆盖作物为在冬闲季节以减少土壤裸露、增加生物产量、抑制硝态氮淋溶等为目的而种植的作物。南方水稻种植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有利于冬闲覆盖作物生产。冬季覆盖作物在增加生物产量的同时,可以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碳蓄积效应。本研究在南方水稻种植区选择冬闲季覆盖作物黑麦草、紫云英、油菜,以冬闲田为照进行生产比较试验,考察不同覆盖作物碳蓄积能力及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地上部碳蓄积为4044.9kg·hm-2,地下部碳蓄积为1533.7kg·hm-2,紫云英地上部、地下部碳蓄积分别为1799.6kg·hm-2,1023.8kg·hm-2,油菜的分别为1023.8kg·hm-2,339.0kg·hm-2;黑麦草的碳蓄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油菜,各覆盖作物处理碳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冬闲田。黑麦草地下根系表现强大的碳蓄积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碳汇效应。不同覆盖作物-双季稻稻田生态系统,冬季覆盖作物残茬短期内对主作物的产量因素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16 / 6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袁颖红
    李辉信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J]. 生态学报, 2004, (12) : 2961 - 2966
  • [2] 不同水分条件下春小麦根系耗碳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刘洪升
    李凤民
    徐昊
    不详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2) : 191 - 197
  • [3] 覆盖作物的生态效应
    刘晓冰
    宋春雨
    Stephen J.Herbert
    邢宝山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 365 - 368
  • [4]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
    刘允芬
    [J].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05) : 6 - 11+49
  • [5] 黑麦草喂鱼效果好
    李正民
    舒惠玲
    尹郁荪
    龚金平
    [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1998, (01) : 40 - 41
  • [6] 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刘允芬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01) : 1 - 8
  • [7] 中国稻田生态系统[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徐琪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