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云南宾川地区、厚逾 5 0 0 0m的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 ,少量碱性玄武岩。根据它们的岩相学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 ,将其划分为两个地球化学类型 :低钛玄武岩 (LT)和高钛玄武岩 (HT)。低钛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岩石剖面的中 下部 ,其主要地球化学标志为低Ti/Y( <5 0 0 ) ,高Mg# ( 0 48~ 0 67) ,低的∑REE ( <1 2 0 μg/g)、(La/Yb) N( <6)和 (Sm/Yb) N( <2 5 )。高钛玄武岩分布于剖面的顶部 ,以高Ti/Y( >5 0 0 ) ,低Mg# ( 0 39~0 5 3)、高的∑REE ( >1 5 0 )、(La/Yb) N( >9)和 (Sm/Yb) N( >3)为特征。根据LT的分异指数和Th、U异常特征等 ,将其分为LT1和LT2两个亚类。其中LT1位于岩石剖面下部 ,表现为明显的Th和U正异常 ,高Mg# ( 0 61~ 0 67)和低Nb/U比值等。LT2位于岩石剖面中部 ,具Rb、Ba正异常 ,无Th和U异常和较低的分异指数 (Mg# =0 48~ 0 5 4 )。LT玄武岩可能是峨眉地幔热柱主活动期地幔柱头部熔融的产物 ,后经较弱的橄榄石 +单斜辉石±斜长石结晶分异形成。剖面最底部的LT1玄武岩显示较强的“壳源”印记 ,可能与岩石圈地幔中富集组份的活化有关。这些壳源物质的参与程度自底部向上有降低的趋势。晚期HT玄武岩为地幔热柱消亡期的产物 ,其在地壳浅部经历强烈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