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区域主义的空间规划协调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15
作者
姚佳 [1 ,2 ]
陈江龙 [1 ]
姚士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新区域主义; 规划冲突; 规划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江苏沿海开发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建设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目前,沿海地区空间规划体系存在规划目标矛盾、部门用地冲突、规划内容缺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作用的充分发挥。原因归结于现阶段政府政绩考核唯重经济效益,规划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并且编制过程中缺少公众参与的环节。本文在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下,理顺现有空间规划关系,评析规划冲突和产生原因,并对解决现有矛盾、建立健全有序的江苏沿海空间规划体制提供基本思路:规划体系上建立多目标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出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细则;机构设置上成立多层多部门的区域空间规划管理协调委员会;运转模式上重视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J].
戚常庆 ;
李健 .
上海城市管理, 2010, 19 (05) :36-41
[2]   新区域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一个综述 [J].
叶林 .
公共行政评论, 2010, 3 (03) :175-189+206
[3]   空间规划协调理论研究综述 [J].
韩青 .
城市问题, 2010, (04) :28-30+37
[4]   运用系统论思想指导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 [J].
曲卫东 ;
黄卓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12) :22-27+68
[5]   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我国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解读 [J].
孙鹏 ;
曾刚 .
改革与战略, 2009, 25 (11) :95-98
[6]   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管治尺度构建——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例 [J].
罗小龙 ;
沈建法 ;
陈雯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7) :603-608
[7]   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的规划体制创新探讨 [J].
马仁锋 ;
沈玉芳 ;
张海燕 ;
王筱春 ;
张婧 ;
王能洲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3) :17-22
[8]   曹妃甸浅滩潮道保护意义及曹妃甸新老填海规划对比分析 [J].
尹延鸿 .
现代地质, 2009, 23 (02) :200-209
[9]   从技术层面看三大规划的冲突——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 [J].
罗小龙 ;
陈雯 ;
殷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27 (06) :23-28
[10]   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 [J].
刘卫东 ;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2005, (06)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