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高新区建设一流创新型园区的战略思考

被引:5
作者
张克俊 [1 ]
何飞 [2 ]
机构
[1] 四川省社科院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研究中心
[2] 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高新区; 创新型园区; 创新集群; 动态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文章在分析了成都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战略定位是实现"增长极"和"创新极"的有机统一,成为推动成都、四川省经济增长和引领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性的科技园区和聚合全球创新要素的平台,成为产业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型园区。提出了以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集群,以三位一体螺旋式促进创新发展,以构建动态能力形成自主性创新场域,以立体式产业支撑创新,以企业内生发展驱动创新等五条实现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技术预见和技术路线图的重大科技专项选择方法研究 [J].
蒋玉涛 ;
招富刚 ;
苏植权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3) :274-276+286
[2]   场域论视角下的高新技术园区自主创新路径探析 [J].
纪德尚 ;
吴俊 .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02) :140-142
[3]   基于技术预见的我国产业创新模式探索 [J].
雷仲敏 ;
李军 .
学习与实践, 2009, (01) :39-43
[4]   创新集群:概念、特征及理论意义 [J].
钟书华 .
科学学研究, 2008, (01) :178-184
[5]   技术预见在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中的应用 [J].
夏来保 ;
孟祥芳 .
科技与管理, 2008, (01) :104-106
[6]   建构自主性创新场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求索 [J].
郝永平 ;
张国举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 (06) :30-34
[7]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创新集群发展 [J].
曹健林 .
中国科技产业, 2007, (07) :22-23
[8]   “微笑曲线”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J].
余建形 ;
徐维祥 ;
楼杏丹 .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9)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