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杨宪龙 [1 ,2 ]
路永莉 [1 ,2 ]
同延安 [1 ,2 ]
林文 [1 ,2 ]
梁婷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施氮水平;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 硝态氮; 淋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连续4 a采用渗漏计测定法研究了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剖面90 cm处NO3--N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淋洗主要发生在7、8、9月份或灌溉后,年际间变异较大。监测期内各处理渗漏液NO3--N浓度和淋失量的变幅为0~103.5 mg L-1和0~21.8 kg hm-2,二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小麦施氮150 kg hm-2、玉米施氮180 kg hm-2时,连续4 a作物均能获得高产。施氮量继续增加,产量不再增加,0~100 cm土层NO3--N累积量和90 cm处NO3--N淋失量却相应增加。秸秆还田2 a后作物显著增产,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产15.1%和14.2%,但对NO3--N累积和淋溶的影响不显著。回归分析显示,NO3--N年淋失量和0~100 cm土层累积量均随年施氮量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说明施氮量越高,NO3--N年淋失量和累积量越高,二者占施氮量的比例也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小麦-玉米轮作期间不同施肥处理氮素的淋溶形态及数量 [J].
高忠霞 ;
杨学云 ;
周建斌 ;
王祥 ;
王宏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8) :1624-1632
[2]   土壤硝态氮淋溶及氮素利用研究进展 [J].
串丽敏 ;
赵同科 ;
安志装 ;
杜连凤 ;
李顺江 ;
马礼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1) :200-205
[3]   华北平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J].
叶灵 ;
巨晓棠 ;
刘楠 ;
张丽娟 ;
袁丽金 ;
刘文菊 ;
刘树庆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2) :165-168+178
[4]   施用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J].
车明超 ;
黄占斌 ;
王晓茜 ;
李文颖 ;
锅圆 ;
吴鹏 ;
谢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S1) (S1) :93-97
[5]  
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淋溶特点.[J].尹晓芳;同延安;张树兰;曾艳娟;高鹏程;周军;杨宪龙;.应用生态学报.2010, 03
[6]   双氰胺对设施菜地土壤硝酸盐淋溶和苦苣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J].
项琳琳 ;
赵牧秋 ;
王俊 ;
史奕 ;
陈欣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9) :1965-1969
[7]   施氮量对白萝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J].
张贵龙 ;
任天志 ;
李志宏 ;
刘宏斌 ;
邹国元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4) :877-883
[8]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循环与平衡 [J].
赵荣芳 ;
陈新平 ;
张福锁 .
土壤学报, 2009, 46 (04) :684-697
[9]   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的氮素淋失过程 [J].
王秀丽 ;
孙波 .
土壤学报, 2008, (04) :745-749
[10]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J].
王晓英 ;
贺明荣 ;
刘永环 ;
张洪华 ;
李飞 ;
华芳霞 ;
孟淑华 .
生态学报, 2008, (02) :68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