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线研究的新进展——以湖北大冶铁山地区为例

被引:13
作者
赵健
罗根明
曾佐勋
姬献峰
程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缝合线; 分类; 形成机制; 铁山; 湖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深入研究碳酸盐岩中的压溶作用,加深对压溶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以常见的缝合线构造为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现代科技手段对湖北大冶铁山地区的缝合线构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丰富了缝合线类型;结合计算机技术获得了缝合线的三维形态;总结了缝合线形成中的一些主控因素;论述缝合线在应力分析、应变测量等传统领域及在能源资源等新领域的应用;对缝合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歧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几年的研究重点。认为缝合线构造其实是一种不规则的压溶曲面;缝合线的形成是各种主控因素相互间复杂作用的结果;有关各主控因素的作用地位和特点方面的研究结果又可以为缝合线构造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01 / 5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缝合线对碳酸盐岩油气生排运聚的作用 [J].
高岗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32-34+4
[2]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 [J].
柳广弟 ;
高岗 ;
王晖 .
沉积学报, 1999, (03) :482-485
[3]   碳酸盐岩中缝合线的形成机制及其储集意义讨论 [J].
李国蓉 .
矿物岩石, 1997, (02) :50-55
[4]   湖北大冶地区板内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J].
杨坤光,马昌前 .
湖北地质, 1996, (02) :38-48
[5]  
Generation of evenly-spaced pressure-solution seams during (late) diagenesis: A kinetic theory[J] . Enrique Merino,Peter Ortoleva,Peter Strickholm.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3 (4)
[6]  
Lithification analysis —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J] . John C. Deelman.Geologische Rundschau . 197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