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120份市售玉米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19
作者
胡佳薇
田丽
王敏娟
王彩霞
郭蓉
乔海鸥
机构
[1]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玉米制品; 真菌毒素; 食品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玉米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采集120份玉米及其制品,共检测15种真菌毒素,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伏马菌毒素(fumonisins,FB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衍生物(deosynivalenol,DON,3-A-DON,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T2、HT2毒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结果玉米及玉米制品中各种真菌毒素均有检出,样品总体检出率为98.3%。玉米及其制品中ZEN检出率为49.2%,4.2%的样品超过国家规定60μg/kg的限量值。DON、AFB1和OTA的检出率分别为74.2%、5%和1.7%,均没有超标样品检出,其余11种毒素并未规定限值。检测的所有真菌毒素中,检出率最高的毒素为FBs(FB1、FB2和FB3)、DON及其衍生物(DON、3-A-DON和15-A-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其中FBs的检出率最高,3种伏马菌毒素的检出率均在70%以上,FB1的检出平均值为106μg/kg。DON及两种衍生物检出率仅次于FBs。AFT、T2、HT2检出水平相对较低。OTA是检出率最低的真菌毒素。93%的玉米样品受到两种以上真菌毒素的联合污染。结论陕西省玉米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以FB、DON及其衍生物和ZEN为主,且单一样品受到多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1593 / 1596+1606 +16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山东省玉米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J].
王燕 ;
董燕婕 ;
岳晖 ;
李增梅 ;
陈业兵 ;
王玉涛 ;
邓立刚 ;
赵善仓 .
粮油食品科技, 2016, 24 (03) :69-73
[2]   2013年河南省部分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分析 [J].
解魁 ;
李杉 ;
杨丽 ;
付鹏钰 ;
张丁 ;
张书芳 .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 (21) :3877-3879
[3]   2009—2013年广州市市售粮油食品黄曲霉毒素B1调查 [J].
张维蔚 ;
何洁仪 ;
李迎月 ;
余超 ;
林晓华 ;
梁伯衡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 27 (03) :291-294
[4]   生物识别元件功能化微纳米磁性材料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J].
沈骏 ;
熊勇华 ;
许恒毅 ;
郭亮 .
食品科学, 2015, (03) :228-233
[5]   2013年厦门市售小麦粉和玉米面中3种真菌毒素监测结果分析 [J].
白艳艳 ;
陈丽惠 ;
贾玉珠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 24 (14) :2068-2069
[6]   我国主要食品中伏马菌素污染水平分析与风险评估 [J].
郭耀东 ;
刘艺茹 ;
袁亚宏 ;
岳田利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 (01) :78-82+88
[7]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 [J].
王伟 ;
刘安法 ;
李明奇 ;
邬冰 ;
王彦斐 .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3, (04) :59-60+65
[8]  
适配子识别技术在真菌毒素快速分析中的应用[J]. 杨锡辉,孔维军,杨美华,赵明,欧阳臻.分析化学. 2013(02)
[9]   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 [J].
陈建玲 ;
李文学 ;
杨光宇 ;
周志涛 ;
陈雯 ;
朱伟 ;
刘华章 .
癌变·畸变·突变, 2011, 23 (01) :68-71
[10]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调味品中赭曲霉毒素A [J].
王雄 ;
赵旭博 ;
吴继宗 ;
果旗 ;
李峻峰 ;
雷丰华 .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 (12) :91-95